储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定位于国家“碳中和、碳达峰”发展战略,面向北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储能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,依托学校在电气、控制、材料、信息等学科优势,形成储能本体、储能并网、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、储能大数据4个特色方向,开展“点、线、面、系统”研究,建立学校特色学科高峰,引领储能交叉学科发展,打造北京储能交叉学科建设样板。
学院针对储能产业“高精尖缺”复合型人才需求,建立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、储能技术专业硕士的“本硕贯通、通专结合”的人才培养体系,获批北京市储能新兴交叉学科平台,参与国家能源用户侧储能创新研发中心、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、华北电力大学/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,获得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10项,获批国家杰青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1项,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9项。
学院汇聚了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、年轻充满活力并适应学科发展的教学科研团队。团队中有7名教授/研究员,12名副教授,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、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、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、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、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、北京市市属高校学术创新团队1个。